
最近跟小区邻居聊天,发现大家聊物业时总绕不开两个话题:“物业费能不能再降点?”“怎么才能把不干活的物业换掉?” 可聊来聊去,越聊越乱 —— 有人觉得物业费越低越好,有人担心降了费服务就垮了;有人想换物业,却被 “有心人” 带了节奏,最后小区反而更糟。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说,从物业费定价到反 “物闹”,再到实实在在的解决办法,全是接地气的大实话。
一、灵魂拷问:物业费是“越便宜越好”,还是 “一分钱一分货”?
先把话撂这儿:把物业费砍到“骨折”,根本不是啥 “惠民好事”,而是坑人的 “毁民操作”。
我之前在物业协会认识个朋友,他给我算过一笔账:现在全国平均住宅物业费也就 1.8 元 /㎡・月,可稍微像样点的小区,光硬成本 —— 比如保安保洁工资、电梯维护、草坪养护 —— 就得 2.5 元 /㎡・月起步。这中间七毛钱的缺口,你以为谁会补?最后还不是业主自己买单:电梯保养跟不上,寿命硬生生缩短三五年;草坪没人管,没多久就成了 “野生草原”,还长满杂草;门口的保安大爷换成自动打卡机,陌生人随便进,小区安全都没保障。更要命的是,小区环境一差,房价跟着跌 —— 你省了几百块物业费,回头房价每平跌几千,这笔账谁算得过来?
展开剩余82%那到底谁该定物业费?我觉得得靠“双保险”:
第一,得听全体业主的。不是某几个“砍价党” 说了算 —— 他们今天喊着 “降费” 爽一时,等小区变烂了,拍拍屁股换房,留下一堆烂摊子没人管。得开业主大会,大家一起投票:“我愿意每月多花几十块,换电梯安全、小区干净、门口有人守着吗?” 愿意就定这个价,不愿意再商量,这才叫公平。
第二,得靠市场竞争。小区换物业时,公开招投标,让几家物业公司比服务、比方案,谁能做到“质价相符” 就选谁。那些跳过业主大会,靠 “职业物闹” 煽动 “低价中标” 的,全是耍流氓 —— 低价背后,必然是偷工减料,最后苦的还是业主。
二、“物闹” 到底是啥人?别让他们把你家小区当 “韭菜地”
这两年“物闹” 越来越多,我见过不少小区被他们搅得鸡犬不宁。今天就给这些 “物闹” 画个像,大家心里有数,别再被忽悠了。
最常见的是“初级物闹”—— 就是个人黄牛。之前我朋友住的小区,有个业主天天在群里骂物业,说 “物业不作为,必须换掉”,还组织大家一起拒交物业费、打低分。后来才知道,他是跟另一家物业公司串通好了,只要把原物业赶走,新物业进场,他能拿好几万 “签约红包”。
比这更狠的是“中级物闹”—— 皮包公司。他们打着 “业主维权” 的旗号,租个小办公室,拉个业主群,天天发 “物业黑料”,实则是跟新物业谈 “公共收益分成”。比如小区广告位、快递柜的收益,他们要抽走三成,美其名曰 “维权服务费”,最后这些钱全进了他们腰包,小区设施坏了照样没人修。
最隐蔽的是“高级物闹”—— 伪业委会,也就是 “业伪会”。我听说过一个极端案例:某小区业委会几个人,跟外面的物业公司勾结,先找各种理由把原物业逼走,然后把小区维修基金、广告收益全打包给关联公司。业主发现时,维修基金被用了大半,电梯坏了没钱修,最后报警才把事儿查清,可小区已经烂得不成样了。
这些“物闹” 赚的每一分钱,都是从业主的居住环境和房价里扣出来的。要治他们,也得有实在办法:
首先,账目必须透明。小区公共收益、物业合同账目,都得放到线上,业主随时能查,暗箱操作就没了空间;其次,业委会候选人得“验明正身”—— 得有房产证,证明是真业主,还得有无犯罪记录,别让外人来操盘自家小区;最后,行业得联手 —— 现在已经有四家龙头物业公司说好了,只要查实是 “物闹” 搞事的小区,他们都不接盘,断了 “物闹” 换个小区继续坑人的路。
三、四大龙头物企的“五点共识”:是喊口号,还是真解决问题?
前阵子长城、绿城、万科、中海这四家大物业公司在深圳聚了个会,抛出了五点共识。我仔细看了看,不是空泛的口号,句句都戳在行业痛点上。
第一,不搞资本“催肥” 那套。以前有些物业公司靠资本输血,疯狂扩张,最后为了赚钱 “割韭菜”,服务一塌糊涂。现在他们说要走专业路线,靠服务吃饭,这才是长久之计。
第二,小区里《管理规约》最大。不管是物业搞服务,还是业委会做决策,都得按规约来,不能有人想干啥就干啥。比如规约里写了“不能私搭乱建”,物业拦着就有理,业主也别胡搅蛮缠。
第三,业主、业委会、业主大会各干各的活。业主管好自家事,业委会执行业主大会的决定,别越权;业主大会定大事,比如换物业、涨物业费,得多数人同意才行,不能少数人说了算。
第四,啥都得公开透明。物业账单、服务合同、业主投票结果,全放到网上,业主随时能看,相当于“云监工”,想藏猫腻都难。
第五,靠专业保住房子价值。物业公司不光要扫楼道、看大门,还得想着怎么维护小区设施,让房子保值增值,别光顾着赚快钱,把小区掏空了。
这五点要是能落地,对行业、业主、主管部门都是好事:小物业公司没法再靠“低价抢生意”,得琢磨怎么提升服务;业主能拿到知情权、决策权,不用再被蒙在鼓里;主管部门也有了可复制的治理模板,不用再搞 “一刀切” 限价。但关键在 “落地”—— 光喊口号没用,得真刀真枪地干。
四、朱大宝的“七个锦囊”:好用吗?得看有没有 “硬靠山”
最近常听人提朱大宝的“七个锦囊”,说能解决物业的不少问题。我逐条看了看,确实有干货,但也得有配套措施,不然就是花架子。
第一个锦囊: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,先把“物” 管好。少讲品牌故事,多扫扫楼道、修修路灯,小区环境好了,业主自然满意。
第二个锦囊:得维护多数人利益。小区里总有几个“刺头”,比如不交物业费还挑事,这时候就得靠《管理规约》约束,不能让少数人搅了大家的好日子。
第三个锦囊:物业费花哪儿了,得跟业主说清楚。每月列个明细,贴在小区公告栏或者发在业主群,让大家知道钱没白花。
第四个锦囊:公共收益别揣进自己腰包,用来修小区。比如广告位赚的钱、快递柜的租金,拿来修电梯、补屋顶、刷外立面,小区变新了,房价也能稳住。
第五个锦囊:让居委会、业委会、物业一起发力。这“三驾马车” 得往一个方向跑,别互相拆台,比如居委会牵头协调矛盾,业委会监督物业,物业好好干活。
第六个锦囊:推动地方立法。把《民法典》里关于物业的规定,细化成地方细则,明确业主、物业、业委会各自的权利和责任,别出了问题没人管。
第七个锦囊:行业内部得自律。物业公司之间互相监督,谁要是搞“低价烂标”“偷工减料”,大家一起抵制,让劣币没地方混。
这七个锦囊,对行业来说是“刮骨疗毒”,能逼着大家提升服务;对业主来说是 “真香警告”,试了就知道小区会变好;对 “物闹” 来说,就是 “降维打击”,断了他们的财路。但有个前提:得有业主大会投票、主管部门备案、行业黑名单这三把 “硬刀” 撑腰,不然锦囊再好,也落不了地。
五、业主能做的“土办法”:今晚就能上手,简单又管用
说了这么多,咱业主能做啥?其实不用等别人,自己就能动手推动改变,这三个“土办法” 特别实用。
第一个,立就能做:搞个查账小程序。让业委会把物业合同、公共收益明细、维修基金流水,都放到微信小程序里,业主扫自家房号就能登录,24 小时随便看。发现哪笔钱不对劲,直接在小程序里 @街道的房管所,他们不敢不管。这技术一点不难,关键是业委会得愿意公开 —— 要是他们推三阻四,那背后可能就有问题。
第二个,三个月就能落地:物业费“双信封” 招标。以后小区换物业,别再搞 “最低价中标” 了,分两步来:第一步先看 “技术标”,物业公司的服务方案、要配多少人、打算投多少钱买设备,先打分,不合格的直接淘汰;第二步再开 “价格标”,选技术达标的里面价格合理的。把这规则写进业主大会议事规则,谁再敢用 “最低价” 忽悠人,直接废标。
第三个,半年内就能闭环:业委会候选人“政审”。让街道办、派出所、物业协会一起审核候选人,必须提供三样东西:房产证(证明是真业主)、无犯罪记录(别让有问题的人进来)、物业费缴费凭证(自己都不交物业费,怎么替业主办事)。把 “职业物闹” 挡在门外,比跟他们吵一百次都管用。
六、最后一个选择题:你选省钱,还是选房价?
咱今天聊了这么多,最后就剩一个简单的选择题,你怎么选?
选项 A:继续听 “物闹” 的,省那几百块物业费,可过两年小区变烂,房价每平跌几千,你亏不亏?
选项 B:把这篇文章转发到业主群,跟邻居一起推动小区搞公开查账、合理定价、选靠谱物业,让小区环境变好,房价稳住甚至涨点。
其实物业行业能不能走出“低价内卷” 的怪圈,跟万科、绿城这些大公司关系不大,关键在咱们每一户业主。今天你不站出来维护小区,明天可能就要为下跌的房价买单。你家窗户还亮着灯吗?不如现在就把这篇文章发去业主群,咱从今晚就开始改变。
发布于:河南省星速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