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写后的文章配资平台有哪些
——·前言·——
“你最好化个妆。”廖梦醒低声提醒傅涯,语气轻柔但不容忽视。
她一眼便看出陈赓的状态不对,脸色苍白,眼圈深陷,走路显得有些不稳,仿佛随时会倒下。尽管如此,陈赓坚持要出门,傅涯显得有些困惑,而廖梦醒则轻描淡写地补充道:“她是他一生中最放不下的人。”
1933年,陈赓在南京的老虎桥监狱里,遭受了长达三天三夜的审讯。他被迫交出苏区密码,旧时的腿伤因长时间忍耐而复发,化脓发臭,关进了阴暗狭小的单间,连睡觉的机会都没有。国民党清楚他的身份,一名黄埔出身的红军高级将领,面对他是选择投降还是处决,这两条路显得毫无逃脱之路。
展开剩余88%“蒋委员长亲自点名要处决他。”看守冷冷地告诉他。
外界对陈赓的遭遇一无所知,他的地下交通线被完全切断,甚至一度被认为已在狱中牺牲。就在这时,局势发生了剧烈反转。宋庆龄发出了声音。
她并非仅仅口头表态,而是直接向国民政府外交部施压,要求他们解释为什么会秘密关押一名伤员。她公开发表声明,签署请愿信:“一个为国家独立而战斗的将军,应当受到尊敬,而非秘密囚禁。”
面对宋庆龄的强硬立场,蒋介石陷入了两难境地:若下令处决,势必面临得罪宋庆龄的局面;若放人,又怕掩盖的事情败露。最终,宋庆龄拍了桌子,亲自前往中山陵,把陈赓的档案以及他在黄埔的历史一同交给了蒋介石的秘书。蒋介石被迫妥协。
1933年5月,陈赓终于被无罪释放。出狱的当天,他淡淡地说了一句话:“我欠她一条命。”带着伤腿,他回到中央苏区,继续参加长征。当组织问起他如何保住性命时,他只是简单回答:“有人出面,不讲价。”
经过调查,组织得知,整个过程中,唯一为他奔走的便是宋庆龄。她和中统、蓝衣社在背后斗争了三个月,才换来陈赓的自由。这份恩情,陈赓记了一辈子。
到了1961年,陈赓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,医生诊断他患有冠心病,实际上病情更加严重,心脏供血不稳定,随时有猝死的风险。他住进了上海华东医院,傅涯陪在床边。此时,电话突然响起,是宋庆龄的秘书打来的:“宋先生想见见你们,年末的时候聚一聚。”
陈赓没有丝毫犹豫,回答道:“去。”
傅涯有些担忧,“你这状态……如果她看到……”
廖梦醒接过话茬:“所以我才让你化妆,她一眼就能认出来。”
廖梦醒是宋庆龄的秘书,兼司机,眼光非常锐利,她深知宋庆龄与陈赓的关系,不是简单的情爱,而是命运的交织。
1949年,上海解放后,陈赓带队进城,而宋庆龄拒绝参加任何官方的晚宴,只在一个私人茶会上见了他。她开口的第一句话便是:“你腿还好吗?”这句话让陈赓愣住了,随即行礼。这是宋庆龄记得他,记得那个被她救下的人。
当晚,宋庆龄特意请陈赓单独用餐,谈话持续了整整四个小时。在这四小时里,宋庆龄从不多言,但那晚她却说了比平时多得多的话。之后,每年宋庆龄的生日,陈赓都会送她花,而送的并不是那些华丽的鲜花,而是她更喜欢的野花。她曾说过不喜欢“太正”的花,因为那样显得虚假。
1961年腊月二十六日下午三点,陈赓特地穿了一套军装,并涂上润肤油。傅涯也精心画了淡妆,而廖梦醒则安排好了路线,走小道,以免打扰到记者。
当他们抵达武康路宋庆龄的故居门前时,门卫看到陈赓后,立刻打开了门,没有要求出示任何证件,也没有打电话确认。宋庆龄坐在阳台上,穿着灰色毛呢外套,围着深蓝格子围巾。她的眼睛微微眯起,盯了陈赓几秒钟:“你瘦了。”
“上海的饭菜太清淡。”陈赓笑着回应。
傅涯插话道:“他还在住院。”
宋庆龄听后皱了皱眉,但没有再说话。
晚餐后,宋庆龄送他们到门口时,突然转身对陈赓说:“你别亏待自己。”
这一句话,仿佛不仅仅是对一位老朋友说的,更像是对一位准备永远告别的战士说的。
春节刚过,陈赓突然对傅涯说,他要送一个花篮。起初,傅涯以为是工作上的安排,但陈赓却说:“不是公事,是我的事,你去准备。”
他亲自写了卡片,上面没有署名单位,也没有官职,只写了一句:“先生千古,大义流芳。”
傅涯看着那张卡片愣住了几秒钟:“这是写给宋先生的?”
陈赓点了点头,她不敢再问第二句。
1961年3月12日,正是孙中山逝世36周年纪念日,陈赓送了这份特别的花篮到宋庆龄家。他没有按常规送“组织代表花篮”,而是亲自挑选了花,并且特意挑了她喜欢的野百合。
“她不喜欢盆景,太整齐。”
“她说鲜花是装饰,野花才是信。”
这些话,陈赓记了十二年,连说法都没有改变。
送完花后,陈赓回到病房,一言不发地坐了三个小时。医生劝他吃饭,但他却没有动筷子。傅涯担心他病情加重,便叫来护士测量血压。
护士惊讶地说:“74/49!”她的脸色立刻变了,“这么低你居然没晕?”
陈赓笑着摆摆手,“心跳还有,够了。”
“你是不是有事瞒着我?”傅涯问。
他没有回答,只是摸了摸桌上的空信纸,他本来想写点什么,但最后没有动笔。他知道,时间不多了。
3月14日,他淡淡地说了一句:“这年我过完了。”傅涯听后,心中一震,她知道,陈赓的“计划性”从未出错,他不说空话,任何话一旦说出口,就是已经做出决定。
他拒绝了所有的探视,包括副部长和政工口的两个代表,他都让护士挡了。唯有傅涯知道,陈赓不想让任何人看到他是如何走向生命的尽头。
这几天,他只对傅涯说了一句话:“我不想让他们看到我是怎么走的。”
傅涯决定将一封信转交给宋庆龄,信里简短地写道:“不再叨扰,先生保重。”
然而,这封信最终没有送出去。廖梦醒拿着信站在宋庆龄书房门口站了半小时。她犹豫了,决定等几天再作决定。
1961年3月16日8点45分,陈赓在上海华东医院心脏骤停。
傅涯坐在床边配资平台有哪些,心里明白,这一天终究会到来。
发布于:天津市星速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