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泰安日报配资平台有哪些
张文瑶
从支教到从教 用岁月雕琢美丽心灵
□记者 杨丽宁
“质疑,成为,理解——这不仅是网络热梗的轮回,更是我教育生涯的三重境界。”今年是岱岳区大河学校教师张文瑶站上讲台的第3年。从大学支教时的理想主义澎湃,到大河学校任教后的现实淬炼,这段用爱与困惑交织的旅程,让她真正触摸到了教育的温度,完成了一场与自我的对话。
张文瑶与教育的缘分要从大学时期的一次支教说起。“我当时支教的学校是菏泽巨野县一所乡镇小学,那里的孩子已经习惯了支教老师的更迭,我下定决心,尽全力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。”张文瑶说,初执教鞭,她也遇到过因态度过于温和、过分依赖教材导致课堂陷入混乱等难题,但经过老教师的悉心指导,她及时调整方向,也懂得了:教学不是照本宣科,要懂学情;师生相处不是单向,需宽严相济。
支教结束后,学生给张文瑶送了写有“老师,您辛苦了”“老师,我们会永远记住您”的贺卡,“我当时解读出教育的终极密码——真心付出永远会得到最纯净的回响。这一刻,所有的疲惫都化为感动,所有的辛苦都有了归宿,这些没有彩铅装饰的卡片,成了我教师生涯最珍贵的勋章。”张文瑶说。
毕业后,张文瑶进入岱岳区大河学校任教,也迎来了全新挑战。“这里的孩子活泼自信,家庭环境更加复杂,对教育的要求也更多样化。起初我吸取经验,照搬了支教时的‘严格模式’,却换来了不理想的成绩,这让我产生了挫败感。”张文瑶说,在同事的帮助下,她开始了教育观念的自我革命:为阅读障碍的孩子设计图文教案,给早慧学生布置研究性作业,用戏剧表演激活课堂。
渐渐地,张文瑶的办公桌成了“心灵树洞”:这里有学生来讨论人际关系烦恼,有家长咨询成长困惑。她也成了学生口中的“知心大姐姐”,不仅能传授知识,更能接住他们的心事。“我意识到教师这个角色,正在新时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。我们不仅是知识的‘摆渡人’,更要成为精神的‘守望者’。”张文瑶说。
从支教时只懂直观教学的“菜鸟”,到如今运用“321”生本课堂、小组合作等多元模式的“老手”;从支教时只知道“温柔”的老好人,到如今“宽严相济”的合格教师,发生变化的不仅是技巧和教学方式,更是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理念在逐步深化。
“教育的本质是心灵教育配资平台有哪些,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。”那些在支教时学会的柔软,在大河学校磨砺的锋芒,最终都化作了教育生命的年轮。张文瑶表示,未来的路还长,但她会装着这份初心,用爱与智慧陪伴每个孩子走好成长路,以绵薄之力助力学子化鱼成龙。
星速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